喜报
在上海市建筑学会公布的第九届建筑创作奖中,
《上海建桥学院临港校区规划设计》获得提名奖,
为获奖的17所高校建筑设计中两所入选的民办高校之一。
ecuc获奖项目系列
上海建桥学院临港校区规划设计
第九届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提名奖
项目简介
上海建桥学院,创办于2000年4月,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 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建桥学院新校区坐落在浦东南汇新城镇沪城环路1111号,占地面积 800亩。项目具体位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北起方竹路,东至沪城环路,西至水华路,南抵橄榄路,紧邻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院校。
沪城环路主轴线实景图
规划理念
建桥学院是一所具有独特气质的高校,这种独特,并不是因为其硬件环境,而是其特立独行的办学思路与其肩负的历史使命。
图书馆东向全景
正如“建桥”之解“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
建桥学院作为民办高校,其承担的并不是培养科学领域的专家、学术权威,而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所需人才,不是象牙塔里的精英,而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建桥学院的规划要做的就是为这样一所高校,为这样一群学子,营造他们真正所需要的环境——秩序、多元、开放、务实。
我们在规划中倡导一种大学精神的回归,这种精神是有序的、开放的、多元的、务实的,同时更是是国际化的,正如建桥的纯正英式学府建筑风格,我们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建筑外化表达,展现出建桥人所特指的“大学精神”。
校园鸟瞰实景
设计亮点
严谨开源的规划结构
具有几何感的园林式布局空间,建立起了校园严谨的秩序,并将校园一期建筑充分聚合,打造出极具街区感与文化感的校园核心区,为多源性的校园学习生活创造了个性鲜明且井然有序的校园空间,并以建桥之名架构起东西方大学精神交互的空间桥梁。
以校园十字主轴充分聚合的核心区规划,更为校园未来发展留出了大量的空间,同时预留发展空间环绕核心区且靠近城市道路,亦为产校融合城校融合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校园建成场景
中西融合的景观营造
严谨开阔的西式庭园和绿地,与自由灵动、曲折幽回的中式公园和堆坡,构建中西合璧的园林空间。
学院楼街道公园
夜色下的教学楼
一方面院院相套整列式的十字轴线,恰如其分的呼应了西方园林的空间体验,既有开放之内涵又有有序之实质,很好的烘托了建筑物经典的比例和尺度。
冬涟河畔学生公寓
另一方面,不规则的校园用地以及穿校而过的自然河道的存在,为校园注入了东方园林的灵动与有机,不论式图书馆塔下林语、还是东西主轴南侧河湖弯岛,更是体现了校园景观环境的东方性格。
中西合璧的水岸景观
文化建筑的成功塑造
我们看到的建桥学院不单是建筑的美,而是她的“场景”,一种透射出百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场景。历史是不能捏造的,追本溯源地看待这些高等学府的校园,设计者在建造之初也一定是从有历史感的人本关怀的规划设计思想出发,用低调、内敛、有品位的文化建筑来营造生动的校园。
图书馆主入口
不能否认的是上海近现代建筑风格深受西方古典美学的浸润和影响,上海建桥学院也同样有西方校园的精神情节,因此上海建桥学院临港新校区建设不能脱离上海近现代建筑风格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而且需要或多或少的借鉴西方的传统规划布局和建筑风格。
图书馆细部
从上海近现代建筑风格个体性格来看,校园建筑作为中国大学造园运动旗下文化建筑的一种代表,又具备了教育的功能,因此我们可以追求建桥精神的和谐严谨特性;从时间区间来看,这无疑是一个现代化的高校,无论是在使用功能、材料使用等方面都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在设计中必须探索上海的传统理性古典建筑逻辑和现代建筑逻辑、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方式,以达到上海建桥学院临港新校区建筑风格的成功塑造。
结语
建桥,这个被赋予了浪漫主义色彩和理想主义情怀的人文学府,镌刻了建桥人生活学习的印记,承载了建桥人对未来的期许和曾经眷恋着的回忆。
上海建桥学院新校园采用典型的英式风貌,已成为中国民办高校的翘楚,一方面表彰上海建桥学院力争一流的办学期望,面向国际的办学定位;另一方面建桥谐音与“剑桥”,但又超脱于“剑桥”,承载着上海建桥学院“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宏大办学使命。
来源:上海华东发展城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