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迎来揭牌成立三周年。
三年来,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在适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开放创新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
回顾2022年,能明确感受到临港新片区坚持“创新突破”的强烈信号。
特区政策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 2月
条例明确,推进临港新片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对标国际上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港,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建设以前沿产业集群、新型国际贸易、高端国际航运、跨境金融服务为代表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实现临港新片区与境外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信息快捷联通。
《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 8月
23条“高含金量”政策举措涵盖综合交通体系、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服务、人才落户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政策之“特”带动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和区域功能更“优”。
产业扶持
《聚焦临港核心区打造上海 “全球动力之城”实施方案》 6月
方案明确,以临港为核心区,打造规模实力领先、集群优势明显、技术水平卓越、生态体系完善、功能复合多元的全球动力之城。到2025年,动力产业自主可控力、产业集聚显示度、产业生态聚合力、产城功能吸引力大幅提升,初步树立世界响亮的全球动力之城品牌。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工业互联网“平台 园区”建设指导意见(2022-2025年)》 6月
意见明确,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聚集一大批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区域创造力和竞争力大幅增强,工业互联网对临港新片区产业聚集赋能效应大幅凸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保持全国领先,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8月
若干政策指出,围绕技术攻关、产业发展、示范应用、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强化政策创新和先行先试,加快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集聚,把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水平打造临港新片区“国际氢能谷”,高标准建设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立跨界融合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体系,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试验田、技术攻坚先锋队、示范应用探索区、基础设施样板间、公共平台聚集地,助力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建设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创新高地的新引擎和增长极。
《临港新片区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行动方案(2022-2025)》 8月
方案明确,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智慧金融、开放融合、协同善治为特色的新兴金融中心,将滴水湖金融湾打造成为新兴金融集聚的新高地、金融科技发展的样板间、对接国际规则的试验田、海内外金融人才的首选地。
《临港新片区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 8月
方案明确,临港新片区将依托“数字城、未来车、智能造”三大优势,坚持技术创新、坚持软硬一体、坚持场景带动,力争用3年时间,集聚ai人才2-3万人,汇集企业500家,产业规模升至500亿元,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和国家人工智能产业重要集聚地。
《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开放促进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 8月
上海海关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推出支持新片区高水平开放促进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通过四个方面八项措施进一步为市场主体激活力添动力,不断提升新片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
《临港新片区加速打造“空天陆海能”高端动力装备产业行动方案》 8月
方案明确,以临港为核心区,聚焦航空、航天、汽车、海洋、能源等五大动力产业体系,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体现“全球动力之城”品牌影响力的产业规模和产业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设成为彰显科技硬实力和人文软实力的全球动力之城。
《临港新片区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行动方案(2022-2025)》 8月
方案明确,到2025年,培育发展一批前沿产业孵化载体和公共服务机构,引进建设8家以上对标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实验室,支持不少于i00家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i0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到i0家以上。
人才保障
临港新片区率先发起全国首个片区性人才企业年金计划 2月
据悉,临港新片区人才企业年金将制订相关企业和人才准入标准,吸纳尚未单独建立企业年金的驻区企业使用的各类人才参加临港新片区人才企业年金,在企业年金发起主体、参加企业年金计划人才条件、财政资金激励等方面均有突破。
《关于优化调整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操作口径的通知》 4月
该政策将原《购房资格确认函》调整为《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认定函》,有效期由原6个月调整为12个月。同时,根据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导向及城市功能发展需求,经综合评定,形成了《2022年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重点支持单位清单》,《2022年重点支持单位清单》将按需组织更新并公示。2022年重点支持单位中工作的人才,“须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可缩短为3个月或6个月。
《关于做好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 6月
通知明确,在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五个新城、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用人单位工作的,符合当年度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即可落户。
临港新片区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加速人才集聚行动方案(2022-2025) 8月
方案明确,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初步建成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力争把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体现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样板间、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基础设施
《浦东新区加强滴水湖水域保护和滨水公共空间建设管理若干规定》 7月
《规定》将智慧生态、韧性低碳的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水陆两域,“创造性地扩大流域立法适用范围”“全面推进海绵公园等碳汇系统建设”“全面实施建设项目绿色建筑要求”“全面应用新能源交通”“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全力探索一条符合滴水湖发展实际的创新发展道路。
《临港新片区着力建设“智慧、低碳、韧性”城市行动方案(2022-2025年)》 8月
方案明确,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初步建成智慧的“国际数字之都”新标杆、创建低碳的都市发展新范式、打造韧性的城市安全体系新基座,建设成为“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
《临港新片区数字孪生城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 9月
方案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成临港新片区数字孪生城市框架,数字孪生底座支撑能力全面增强,平台赋能等级显著提升,模拟仿真技术逐步推广,形成若干数字孪生城市模型、数据和安全标准,打造一批数字孪生典型应用场景,数字孪生赋能关键产业效应显现、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逐步形成数字孪生生态圈。
“战略增长极”、“城市样板间”、“创业首选地”......临港新片区是一片充满希望、空间广阔的发展热土,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推动发展,跃上更高台阶。